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院讲座  

华工方小山教授来院讲座(人居环境学系列讲座)

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3-10-29 访问统计: 56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当今人类对社会发展选择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成为学科的重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新的核心”。为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理解,10月24日下午,建筑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方小山副教授,在A9-101为该院师生做了一场《基于场地分析与场地优化的景观设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方教授直接亮明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土地不是一块呆板的、没有特点的平面。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布置在地形之中,地形限制了建筑的形式,而地形本身也被建筑控制”。随后,方教授通过对现在建筑杰作之一的“流水别墅”的案列剖析,阐明建筑设计不应该是先设计建筑,再根据建筑去设计周边;而应该是先剖析周边环境,再根据周边环境设计建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和谐。


方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中,方教授通过对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方案的分析,希望同学们理解“景观设计中,对场地的理解与分析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场地设计,不仅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能让建筑传承历史、节约建筑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方案中对有历史的建筑不是简单的拆除,而是在保存其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建筑手法,将其改造成为公园内的景观。


案例:一年四季中的流水别墅

  方教授说:“场地,狭义上是指基地内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绿地、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等内容;广义上是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在这一意义上,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等都是场地的构成元素”。建筑之前要对场地进行分析,做出场地设计,场地设计要“强调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强调场地各项内容配置的合理性,重视场地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关系;强调场地布局的整体性,重视与城市环境的关联,重视相邻场地之间的协调。”


案例:中山岐江公园景观

  方小山副教授简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建筑学院秘书部 文/教工通讯员 孙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