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姜洪庆教授来我院讲座
“居住形态处于一种变化过程中”,“开放、多元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要趋势”,“现有社区规划模式自发性或干预性的转变不可避免”,11月14日,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姜洪庆教授受邀来我院讲座,其“居住社区发展趋势”的主题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聆听。
以广州萝岗区长岭居的规划设计为例,姜教授详细阐述了未来建筑设计中“跨界、生长、自由、喜悦”的理念。
住宅还只是住宅吗?“跨界”说,NO!“跨界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与原有功能体系的融合,催生出一种极具包容性的事物”,“在整个社会都在跨界的背景下,住宅作为承载人类活动最基础需求的场所也将突破单一的居住功能……居住的跨界,不仅仅影响了住宅的功能与空间结构,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布局与结构”,姜教授在讲座中这样讲道。
姜洪庆教授在做讲座
“生长”则是指未来住宅将不再只是住宅,而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将其视为有生命力的发展综合体融入城市体系,以“两观三性”为核心,强化住区发展的“生长”特点,即“可持续生长”与“有机生长”。那么,何为“可持续生长”?姜教授解释说,可持续生长以“两观”也就是“整体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整体发展、有序开发、生态友好三方面入手进行社区的规划设计。讲到“有机生长”,姜教授接着说,它源于住宅对地域环境、文化传统与时代特征的回应,“住宅空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则源于其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以及‘时代性’”。
未来住宅发展方向
人们对行为解放与精神满足即“自由”的渴求,终将成为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城市进化的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在“智慧”时代下的设计与营造更应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有序的交通组织、系统的工程规划,凸显规划手段与工程技术对未来居住形态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营造出自由的环境,实现人的充分享乐与交往,最终达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
“喜悦”则是指和谐人居环境的核心目标则是创造喜悦感的新型社区空间,这也是建筑设计迎合现代人幸福感集中于精神追求与社会认同层面的集中体现。独立的领域空间的营造是建设喜悦感新型社区空间的重要举措,其典型如山水资源型、人才创新型、文化知识型等主体特征性社区,又如红酒品鉴房、延寿馆等泛会馆。喜悦感的新型社区运用SOD模式(以公共服务设施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以求增进社区人群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讲座提问环节
美轮美奂的建筑设计图片、丰富详实的前沿设计讯息……姜洪庆教授带给建筑学院师生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为关键的是,其建筑设计前驱观念与已有理念碰撞磨出的火花一定会给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带来了“重创”。看到讲座后师生满足的表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筑学院《人居环境学》系列名家讲座一定会使师生们受益终身的。
姜洪庆,博士,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留学法国巴黎——塞纳建筑学院。曾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现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图/建筑学院秘书部 文/陈磊磊 教工通讯员 孙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