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教学案例分享| 《建筑设计(四)》
《建筑设计(四)》在线教学
一、课程背景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于建筑学本科教学的1-4年级。《建筑设计(四)》课程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本学期安排了两个设计大作业: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1.5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4周)、快速设计(0.5周),第一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城市住区群体建筑的设计及居住区规划基本设计方法,并且能体现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第二阶段要求同学们能够选取其中一栋做施工图设计,第三阶段会安排一个快速设计,为同学们就业及考研进行热身。本学期的建筑设计(四)课程特点是设计难度较大、图纸量大,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二、传统教学组织
传统的线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线下小组辅导
线下作业批改
《建筑设计》课程主要是通对教师辅导学生对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和掌握的过程,从中习得建筑设计方法。传统教学中,会要求学生手绘或打印图纸,教师边讲评边修正设计,学生继续深化设计。因此,线下教学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图纸上修改,能够快速指出设计中问题,并传达设计深化的思路,重在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
三、线上教学组织
在传统的课堂上以面对面辅导形式为主,注重案例、范图等分析指导,而转为线上教学后,如何远程进行设计指导是建筑设计教学面对的难题。为了实现建筑设计课线上“一对一”及“一对N”的操作,能够在线上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互动,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非常重要,经过学院领导、教师多次研讨应用、并对比分析后,认为以下几种软件较为适合:
1. 腾讯会议:供12-14人小组“一对一”辅导使用,可以共享屏幕,便于学生汇报、教师批改。
2. 腾讯课堂:课程中包括115位学生和11位教师共同参与的开题讲座、专题讲座、年级交流会、结题讲座等集体性课程,主讲教师通过发放选择题、举手回答、签到考勤功能,与学生实现互动。
3. 截图软件snipaste:小组“一对一”及“一对N”辅导中,便于教师在共享屏幕直接修改学生设计,并且能给小组同学展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高上课效率。
4. Bandicam + Bandicut:视频录制剪辑软件,工作界面简洁。
5. 微信群:小组成员和老师交流、讨论及传送专业资料。
四、在线教学流程
课前:
1. 作业布置
严格把控设计进度,量化作业内容,按同学自身的学习程度布置设计进度;
2. 作业提交
规定上课前一晚组长收齐本组设计作业发送至教师邮箱。
3. 课前批改
教师在课前提前阅览学生设计文件,圈出主要问题,并记录学生方案特点、进度。
课中:
1. 设计中的共性问题
即“一对N”辅导,上课时先由教师总结小组设计中的共性问题,用案例、现场绘制等方式讲解设计方法,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专业课室中缺少投影设备,教师无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投屏教学,很难做到全组同学都能够阅览清晰。而线上教学中腾讯会议中“共享屏幕的功能”较好的实现了投屏教学的需要。
2. 设计中的个性问题
即“一对一”辅导,每位同学“共享屏幕”汇报自己方案设计内容、进度、疑问,教师和学生讨论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甚至常让同组学生提出自己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
3. 设计辅导
教师通过“共享屏幕”开始对学生进行设计辅导。一般有两种形式:①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截图软件snipaste直接修改学生的方案,并及时发送回小组微信群,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师的思路及方法的传授,课堂效率非常高。②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直接在AutoCAD和SketchUp中示范修改方法。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让全组学生都看到修改过程,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电脑上截屏记录课堂要点。
陈芷筠老师的《建筑设计(四)》课程是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堂的缩影,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建筑学院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精心备课,交叉听课,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在《建筑设计》课程中从多种途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延续了我院“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还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充盈课程内容,收获了学生们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