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院讲座  

学院“人居环境学讲座”之绿色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实践

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11-09 访问统计: 79
  自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规章、办法、行动方案等,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迅猛,绿色建筑技术有效的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11月8日下午,建筑学院在A5-204举办“人居环境学系列讲座”之绿色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与实践,由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张楠主讲,建筑学院院长赵红红、学院全体教工及2016级、2017级学生聆听了讲座。


 
 

  “目前在我们单位实习的华广建筑学生表现很好,专业知识很扎实!”张楠院长的鼓励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和在座师生之间的距离。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讲座伊始,张楠给在座师生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标识现状及项目申报流程等,指出目前绿色建筑存在设计瑕疵、技术堆砌、设计与技术相脱节、强行绿建、施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绿色建筑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与努力的空间。
 

  讲座中,张楠详细讲解了建筑物理风热环境仿真系统,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能耗动态分析系统、建筑日照分析、建筑采光分析等技术手段,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讲解了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适应性实践,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根据绿色标准进行现状分析,运用最新绿色建筑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方案,创造优秀绿色建筑设计作品。
 

  由于目前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千篇一律”,抄袭、模仿的建筑比比皆是,不同地区下的绿色建筑逐渐丧失特色,不同气候下的绿色建筑特征日趋同式化,作为建筑设计者应该反思。张楠以北京四合院、安徽马头墙、广东骑楼、陕北窑洞等为例讲述了绿色建筑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他指出,绿色建筑是和谐的建筑,作为建筑师,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原则,将气候、地理、历史、人文、水环境、传统建筑理论与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


 

  讲座互动环节,张楠对师生提出的绿色建筑地域性、采光与遮阳矛盾处理、选材、设计评价标识等问题作了精彩回答,赢得了师生阵阵掌声。建筑学院院长赵红红在讲座结束发言时强调绿色建筑技术是学生就业的竞争利器,他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好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提高就业竞争优势。


 

  张楠,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任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广州市绿色建筑技术审查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建筑热工及绿色建筑设计。主持在研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州市建科院科技进步资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完成广东省规范1部,发表论文8篇,EI收录3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安徽阜阳人民医院等绿色建筑项目多项,其中2项被评为省、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