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居环境学系列讲座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郑力鹏教授讲座中
“我曾悄悄‘潜入’学校欣赏过你们的设计作品,华广建筑学子的作品做的非常好!”郑力鹏教授风趣幽默的鼓励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和在座师生之间的距离。讲座伊始,郑教授通过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改造、广州一德路石室圣心大教堂改造等案例谈了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他通过大量图片讲述了故乡、母校三十年来的变化,提到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围墙被现代化的铁栏杆所替代的遗憾,郑教授深情地说:生活方式可以改变,人居环境可以改善,但有些历史东西要留下,因为这是一代人的历史印记。破败的旧城和危旧房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新旧并存是如人有老幼的正常现象,未来的城市与建筑必然是旧的多新的少。
郑力鹏教授给在座师生讲述了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发展、建筑遗产类型、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中国遗产保护法规、文献及组织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论述如何能更好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他指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也在不断强化。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
讲座现场
在我国,“古董”历来受重视,但城市和建筑往往毁于历史。郑力鹏教授如是说。目前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建筑院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属建筑学新兴的学科方向,作为建筑学子,应积极培养兴趣和修养,学习遗产保护知识和法规;参与遗产保护利用的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以遗产保护为业,成为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郑教授呼吁建筑学子一定要勇于承担,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调查研究,认真规划设计,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及不可估量的损失。
赵红红院长讲话
讲座互动环节,郑力鹏教授对师生提出的国立中山大学校门旧址、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农村旧居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问题作了精彩回答,赢得了师生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建筑学2015级刘雪柳同学提到:郑教授讲座内容丰富,发人深省,激发了学习兴趣,也认识到作为建筑学子在文化遗传保护利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自己更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拓宽师生专业知识,建筑学院开设了“人居环境学系列讲座”,目前已邀请了近20名建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院讲座,广受学生欢迎。
郑教授和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郑力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文物专家保护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传统建筑理论及建筑防灾。主持完成国家、广东省及地方科研项目二十余项,曾获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主持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设计与研究,如满堂围、陈氏书院、南汉二陵保护规划、广州起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修缮设计,以及南越国宫苑遗址复原研究等。
(图 团学信息中心 文 钟育雄)